胜斐迩(SSI SCHAEFER)成立于1937年,是一家自主运营的德国家族企业。作为全球最大的物流集成商的龙头企业,胜斐迩在中国一直为各类仓库提供仓储咨询规划,货架和自动化仓储物流管理设备,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
据了解,今年4月17日,SSI胜斐迩昆山技术展示中心开幕。在6000平米的昆山技术中心集技术服务、研发等为一体,拥有从基础的货架、料箱到一应俱全的自动化内部物流设备。据了解,未来该技术中心将成为SSI胜斐迩在中国市场重要的展示中心和创新孵化基地。
那么,作为德国最好的物流仓储系统公司——胜斐迩,在中国的发展如何?如何理解中国市场?带着一系列的问题,在2017亚洲物流展期间,Soo56记者对胜斐迩仓储系统(昆山)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仁正进行了采访。
(左:Soo56记者珍珍/右:胜斐迩仓储系统(昆山)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仁正)
以下为采访实录(内容经过整理,部分有删减):
【Soo56】:郭总,您好。今年胜斐迩在中国的市场发展表现如何,有哪些研究成果?结果大家满意吗?
【郭仁正】:整体来说今年整个发展还是相当满意的,不管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中国。
我们在中国迈出了一大步,在同行业里我们是第一个在中国上海周边昆山设立了技术展示中心,有6000多平米,里面放了很多的先进设备,主要目的:其一,除了看视频以外,让客户亲自感受一下用一用效果如何;其二,我们在中国的战略定的是两大行业,一个是医药行业,另外一个是零售业分销行业,包含了电商行业。
在这个战略上整个势头和推广包括对市场的培育,我认为中国整个物流市场应该是有一点变化。
【Soo56】:今天在展会上给大家展示的什么新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
【郭仁正】:今年我们展示了一个三维矩阵系统,简单来说是由大家很熟悉的穿梭车作为主干部分的组成。其实整个物流市场的发展有人聚焦于研究机械方面的,但是也有集成商把各种东西组成集成方案解决客户的问题。
胜斐迩会花精力除了研究机械还会研究如何把它组合在一起更有效地解决客户的问题。三维矩阵系统就有了很好的应用,由穿梭车组成的系统同时能做到存储、拆零拣选、排序、分拣全部在系统里进行完成,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成N段,包括输送线更长、图纸也会更大,因为你还是要分出分拣系统。
这样的系统关键是在IT控制,这方面胜斐迩下了很大的研究成本,我们有1200号的IT人员,所以投资非常大,这套系统在今天展会上也展示出来,在欧洲国家和澳大利亚我们都已经实现使用了,希望在中国能够有合适的客户可以使用。
因为这套系统有货到人拣选,如果可以用机器人去代替的话我们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可以达到整个模组完全无人化。(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Soo56】:胜斐迩既然把这款产品带到展会上肯定是在某方面有优势的,您觉得产品特色有哪些优势,主要用于哪些行业?
【郭仁正】:最大的优势就是一套可以解决多种问题,包括存储、拆零拣选自动化、排序、分拣。在国外有多种应用场景,包括在医药和电商行业的应用,第一,整个成本相对会有一点优势;第二,因为整个系统一起联动,解决问题的效率、精确度相对也会提高。
【Soo56】:主要给企业带来了哪些效益或者解决了什么问题,刚刚您讲的不是特别具体,能具体讲一下带来哪些效益吗?
【郭仁正】:最关键的就是整个系统是相对封闭的无人仓,现在咱们国家的人力成本还不是那么高,但是趋势是涨的非常快的。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声音也在寻找无人,但是往往很多时候做到无人还不一定能够解决很多商品的问题,某几类商品解决掉了但还不是特别通用,也不敢说百分之百商品能够解决,只能说解决的范畴会更大吧。
【Soo56】:胜斐迩作为国际巨头物流领域的集成商,您觉得国内物流领域存在哪些问题?发展瓶颈该如何突破?
【郭仁正】:首先有一个问题我相信不止是物流行业是整体市场都会发生的。在中国一直以来大家都很着重低价中标,如果把低价中标的理念放在里面限制了客户选到应该需要的系统和需要的解决方案。
【Soo56】:就是价格限制了发展。
【郭仁正】:哪怕客户本来是有预算的,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企业本身的文化或者是各种原因都会导致最终(把)选择价格作为很核心的衡量点,(这样)会选不到真正想要选的方案。按照我的理论来说:第一,应该预估一下预算多少,在预算以内的不用看价格,超过预算再说;此外,国内客户对于交货期的要求会明显比国外的会短很多。
【Soo56】:您认为导致差异的原因在哪?
【郭仁正】:也是竞争环境,看大家都熟悉的电商,哪怕在美国号称更先进的欧美国家这么短时间的配送还是比不了中国快的,这也不是坏事,是好事。消费者和客户把东西逼到一个极线上,也不一定是坏事,只要度控制好不要过了。
交货期要求非常高,这里面也驱动了胜斐迩在战略上投资中国市场,我们刚刚说的6000平米展示中心是行业里面没有其他人投资的,这是很大的投资。我们接下来会着重看一看如何更多地本土化产品,联合中国的特色。
另外还有一点我认为也是不好的,中国的客户很多项目会认为把项目切成N块,在欧美国家绝大部分都是总集成(商)出方案,各种评估和价格,谁中标集成商就全部负责一切。
中国是找你做集成商,下面会有5个不同的子系统,集中在关键设备,别的设备会分开招标再集成,这样的缺点是很明显的。
【Soo56】:有点乱?
【郭仁正】:不止,有很大的问题,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市场上很多会往这方面走,客户认为这整体来说会降低价格。但其实我并不这么觉得,集成商一年会做N个项目,不断地跟设备供应商买货,客户就一个,你跟他买谁能拿到更好的价格?
第二个(问题),更关键的是可能你选一些我不是那么熟悉的集成,相对风险也会比较高,风险也会摊到成本上去。
第三个问题,如果分开招标的话都会有技术参数做设置,具体各家表现如何也不知道,可能挑表面上能够做到的但来了也不是那样,所以做集成商的压力挺大的。
对客户有什么坏处呢?如果一个集成商的整体规划设计中子系统的相互连接都考虑得很清晰,做出来的东西是准确招标的。
第四个问题,美国电商做的很大,但是没有中国这么大,他们也不分波峰波谷,中国电商“双十一”的波峰不知道要上去多少倍,其他的也有N个部分的波谷,如果你设计的流量满足波峰的话你就是浪费,满足波谷的话就要想办法解决,所以这也是难题,这里面对系统设计灵活性的要求也比较高一点。
第五个问题,咱们经济发展相当快,相比欧美国家稳健的经济和微增长是不同的,经济增长很快意味着什么呢?你作为一个企业商业环境的变化非常快。
【Soo56】:要去适应。
【郭仁正】:不止,是把系统设计出来再实施落地,落地之后整个环境应用场景都变掉了,要快速地做修改。国内客户可能修改的话企业不太能接受,所以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这也带来了在国内企业对系统要求灵活性,也会相对比其他国家更好。
但是这个事情有一个矛盾点,咱们要求自动化程度要高,同时要求系统灵活性要高,但是行业人士都知道自动化效率要提高的话要精确地计算出各种数据,当你的系统这么设计实现出来的时候还要依赖假设条件效率非常高,但一旦假设条件崩溃了效率会达不到预期。原来系统上一天做多少件,SKU是怎么规范的。结果订单的属性变化了,SKU的属性也变化了,系统怎么去应用呢?
【Soo56】:刚刚您讲了这么多国内外的差异,那中国和国外的客户需求有什么大差异吗?主要是集中在哪些行业?
【郭仁正】:物流的需求本身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我2002年来上海工作,当时的物流市场真的很多人都不懂的,那个时候中国物流处于片区管理,收货、捡货、发货都是你管理,你一不上班的话货都不知道怎么弄。
但是随着行业的需求整个懂行的人成长是非常快,刚刚问的问题是需求的区别,其实需求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大家面对的物流解决需求是一致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波峰波谷的问题,我刚才前面也已经有点说到你这个问题上去了,波峰波谷的区别特别大,商业环境变化太快了,导致需求会很快速地变动,所以在要求方面不管怎么讲都得在可行的地方尽量提供多的灵活性给客户,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Soo56】:那基于市场的变化胜斐迩在产品的研发上或者是发展战略上有什么调整吗?
【郭仁正】:我觉得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特色,刚刚也说到了用户需求方面的特色。其实回答你现在这个问题还得说有一样是中国市场空洞的洞。因为从物流自动化的发展市场来看,过去十多年你看任何一家集成商一拿出来解决方案基本上就是托盘堆垛机、输送机和托盘穿梭车,基本上组装都是用这些东西。
问题在哪呢?这些东西你说没用吗?都有用,我相信接下来绝大多数的自动化仓储都会用到。但是问题在哪呢?电商在变,包括国家在医药方面改革,在整个市场上的医药分家带来的变化,还有医药第三方物流也出现了,医药线上电商也在发展,这些带来什么区别呢?传统的医药是以医院为主,现在可能不是。首先我要面对这些中端客户;另外药店要求货也散。
我想说整个的市场是带来了对箱式存储、处理、拣选、捡货的自动化还有拆零拣选的自动要求是非常迅猛发展的,但是有一些企业不知道自己的要求,有点迷盲。这里面的类品可能电子标签可以解决,但是B类C类如何解决呢?还靠原来的拣选面很大,人移动路径很长,跑很多点拣货是不能解决,现在又出现了机器人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我发现我们在B、C品类里面是有很大的空洞的,不管行业里说黑科技白科技各种科技,我相信这种科技都很好,可能未来没多久就会应用起来,但目前阶段黑科技不能很好地应用起来。
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空洞,我总结就是箱式的处理跟菜单拣选自动化。胜斐迩在中国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我进来做这一块儿并不是跟人竞争,而是补回一下市场缺掉的,市场很需要的东西,这是我们的战略布局。
另外也回应前面的问题怎么解决中国市场的特色,包括价格相对比较低,我说低价中标当然不好,但如果能够把价格拉下来服务中国市场也是我们的期望,所以我们希望解决交货期和布局,也希望在国内本土化的发展。我们带着德国设计的质量在国内生产,还有另外一个关键是大家看硬件成本,其实很多是项目管理本身执行还有IT系统。
刚才我说过前面十多年我们做四大件,现在我认为应该进入菜单拣选,比如说我定位这么大允许的误差是比较大的,但是我箱式的话误差会小很多。从软件方面要货到人,调度是非常复杂的,大学我就读这个,包括KUKA也是一样,面对并不是硬的东西而是软件的东西。
在胜斐迩非常着重在人方面IT的投资,所以我们为什么设昆山的展示中心是因为里面有很大的办公区域在二楼,也是要大量培育好中国IT人才,我们认为未来自动化最关键就是IT,IT就是最大的区别,你能制造机械出来,如果没有IT组合在一起的话,就等于没有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Gala珍珍,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Soo56”,如修改标题,请注明原标题;如果希望您的公司和产品被报道,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点击继续加载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