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公众号
智能新升级 企业如何挖掘市场先机 || 2017物流中国行
2017/9/5
摘要:

在北京举办的2017物流中国行大会的物物流舆论场中,戴洲洋和白光利、盛玮、见培轩、翁迅5位行业级大咖一起,就《智能升级新未来》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企业智能升级,提供新思路。

智能改变未来,具体来说应该是智能适应新常态,尤其是在GDP放缓以后,大家怎么样挖掘市场机会,在这个情况下再去讨论大数据、智能制造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北京举办的2017物流中国行大会的物流舆论场中,戴洲洋和白光利、盛炜、见培轩、翁迅5位行业级大咖一起,就《智能升级新未来》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企业智能升级,提供新思路。 

图片.png

左起:恽绵、白光利、戴洲洋、见培轩、翁迅、盛炜

主持人:   恽绵 德利德物流总公司运营总监 

论坛嘉宾:戴洲洋 百度外卖物流事业部副总经理

                 白光利 中粮我买网仓配中心副总裁

                 盛炜 李宁物流总监 

                 见培轩 国安社区供应链管理中心总经理 

                 翁迅 北京邮电大学物流工程系主任

以下是原文(该内容来源于“2017物流中国行”大会,由Soo56记者整理编辑发布):

【恽绵】:白总,智能升级新未来怎么升?您是什么观点?这个题目范围很大。

【白光利】:这个题目确实挺大的。中粮我买网,我们具体很多的事情都是小彭总在处理,包括今天跟着他也转了很多的公司,包括极智嘉、快仓、鲸仓一系列的。实际而言,大家在这块引进的很多东西包括概念,我们认为确实还都是不错的,但是毕竟我们是作为企业,还是要以实际应用,投入产出,作为选择或者选取的这种标准。中国在概念方面是不缺乏的,包括在产品方面也是不缺乏的。大家在大规模实际应用的案例是缺乏的。我们在浙江桐庐微视音看到了,就是在工业化体系里边应用成熟的案例。但是在电商和物流领域应用量真的不是特别大。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呼吁很多的智能装备在电商领域这块,我们这一块差不多都是电商的,在电商领域应该更加精深地研究一下,多批次、多品类、快速出库的需求。

第二像我们这种单位在前面已经听到了,比如像美国亚马逊号称已经达到上万台的应用量,但是要知道一件事情,在中国我们通常遇到的报价都是什么呢?号称一台十来万,如果按照这种的话十多亿人民币,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如何保证我们需求的快速应用,另外能够把工业化的成本又能够快速分摊下去。甚至我认为忘记现在着眼于未来,把成本分摊到未来去,会对企业和智能行业会有更好的帮助。

【恽绵】:谢谢白总,我有个问题。就是刚才您谈到了装备,就是物流装备等等这些,您是觉得我们物流业的这种今后智能的装备,还是像买个叉车,它有什么我们买什么,还是我们物流业的智能跟它之间有什么交互?

【白光利】:其实我觉得智能这个事,刚刚恽总说了这个很大,而且从这么多年看,我个人倒是觉得我们智能化这件事情,其实迈的步子确实有点大。中国当前在几化角度来说,最后才是智能化,智能化还是一个上升的势头,未来的发展至少在三年以后人工的需求。实际在这个之前,我认为尤其信息化往前的一件事情,我们缺的还很多,我们真的缺的还很多,尤其是大数据这件事情,其实更是信息化的一种提取。所以刚才你说到智能化这件事情,我认为应该是前边几化的这种完成,然后是由甲方和乙方共同来提升,而不仅仅是由概念方,由机器方再加上投资方共同完成这件事情,其实我们大多数仅是一个被动的接收,只是在作为项目实施时候,更多的时候大家叫到一起来谈一些基础设施,包括多少米这种情况,包括承载重量,包括实际的使用率这些数据。所以在这些情况当中,我认为中国智能化的发起不像美国,美国是真正在需求过程中不断升级的,我们是直接复制美国的东西拿到中国有投资的价值,然后以投资的角度迅速地把它拉起来,然后使得我们再加上媒体的这种鼓动,是这样一个情况。

【恽绵】:明白,谢谢,谢谢白总。下面戴总请说说您的看法或观点?

【戴洲洋】:我们跟白总这边不一样,白总这边涉及到仓储什么都有,但是我们百度外卖其实只是涉及一些小物流,都是同城的。但是我们在智能方面,就是说我们从软件方面我们应该是这两年走过了一段路,我们在应用方面也从刚开始的调度系统到4.0了。从整体来看的话,我们也只是从软件方面,硬件还没涉及到,因为我们通过移动APP这个来实现的。当然就是说在之后,后面我们有可能也会涉及到硬件方面这些,当然是之后的事,也在涉及到一些,比如说软件方面试图也在做一些往硬件方面的应用。

比如我们在去年的时候,在华南地区实验过,用机器人送餐,虽然说这是一个噱头,但我们已经在做了。其实从软件方面来看的话,我们现在的智能调度系统已经解放了我们之前所谓的人工调度这部分,我们现在所有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那种调度,完全是由系统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而且在经过不光是分析产品,分析商户,我们还会分析我们的外送员,还会分析我们的客户,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一单,有可能就是说这一个数据包有可能五六单,来制定合理的一个配送路线。

 所以说智能升级这方面,我们已经在做,应该是再上个月,我们是最新的4.0也是对外公布了,我感觉这条路还是很长,也刚刚开始。

【恽绵】:戴总,您跟盛总都属于跟客户之间沟通非常紧密的,而且外卖和物流和一般的商品还不一样,这玩意里头有情感在里头,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外卖小哥,有给外卖小哥发红包的,他跟客户之间的情感联系会特别重要,是吧,那么今后就是。刚才您说了您的数据包里头会有很多很多东西,包括客户。那么这些客户您是把他的性格,这种情感的东西装进去吗?比如说预先分析这个客户是一个要投诉了,着急了,而且这个人就是急脾气,那我派一个要姑娘去送会不会好点?

【戴洲洋】:这个其实这样,例如我现在打开我手机里面的APP跟您打开手机里的APP,有可能我们显示的餐厅也会不一样。就是说我们会根据你在我APP上面订单历史来去匹配。比如说你订餐是偏向粤菜还是湘菜还是北京菜,你订餐是偏向汤品,还是你订餐的时候对价格敏感度高还是服务敏感度高,这一类全部是在我们分析的维度里面。

当然就是说如果您在订餐的时候下面有个备注,必须要美女送给您,有可能下一次在商圈周围有美女的话,有可能就直接推给你。

【恽绵】:明白了,你还是考虑到了需求这个角度,其实挺有意思的是,我们上次开一个医药物流的会,成都的有一家做医药配送公司,一个董事长是女孩子年纪不大,结果她在会上问我们所有的人,我手头有数据你们觉得有用吗?我说什么数据说来听听,我专门给医药送药的,送药关键是每个对应的科室主任,他们掌握了每个科室主任的隐私数据,是喜欢喝酒还是喜欢捏脚还是喜欢抽烟,她说我有这个,这个你们有用吗?我是觉得反过头来,这些东西对人很特别,特别是跟情感相关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智能需要跟这个东西接上吗?刚才您还是从需求的角度来说,就是真正在情感上形成我们服务企业和被服务客户之间的沟通,至少第一有没有需要?第二怎么保证安全?就这两件事情,我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

【戴洲洋】:是这样,我们先考虑安全这方面,安全我们已经在做了,我们现在所有打给顾客的电话是虚拟电话,所以跟顾客显示联系的电话号码这是虚拟的,不会是一个本身的电话号码。然后你所说的那种跟顾客沟通这一类,其实我相信只要任何一家想做好服务的公司,他一定是会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是就是说我相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本身这条路很长,我们只能是做到我们现在能做的一些。

比如说通过你订餐的一些习惯,当然就是说你偶尔的一个突发的一个很任性的一个想法,我们排除在外。我们只是根据大数据整体分析,所以说数据的累计也是很重要。还有一个您之前说的数据有用没有用,首先我们先得有数据,有数据了之后然后我们会应用,然后这才称之为数据,如果不会应用这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我们现在还没到您说的那么先进,但是我们后面肯定也会想往这方面走,这条路其实还是很长的。

【恽绵】:谢谢,谢谢戴总!见总您的观点呢?

【见培轩】:是这样,智能升级这个题有点大,我个人想一下大概从几个层面说一下。一个智能升级是从技术上升级,技术能不能提高,技术能不能突破,可能刚才我看谈到的也有一些技术,其实在物流应用上走了很长的道路,道理很简单,成本能不能被大家接受,接不接地气也很重要。

第二个我觉得智能升级的应用可能更重要,大家谈的很多了已经。这个我觉得大家都便于理解,就是你这个东西你觉得挺好,但是你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的,客户是不是真的需要。比如特别简单,我们大家都在用手机,手机我觉得像现在大家用苹果比较多,但是原来好像诺基亚也火过,很火,非常火。但是为什么它后来走了一条不同的路,它就觉得我在技术上要好,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手机,摔在地上不碎,搁在水里还能用,但是客户真的需要这样的手机吗?苹果更看中软件的这种用法,我觉得是完全站在应用的角度去看。

比如,今天的物流技术也好,刚才我们说的AGV这个东西举动多高,称重多大,人家生产半吨我能生产一吨,这个是客户需要的吗?大家好像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好像都是在硬件设备上。其实我自己也看了很多的案例,我发现很多人研究算法,客户需要什么样的路径,需要什么样的效率和识别方法。比如现在面对的系统已经很多了,WMS、WCS,客户对这么繁杂的系统,我们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现在有人在探讨这个,AGV能不能替代其他的。所有的仓储设备我放在AGV一揽子解决,这个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想的,我觉得这个可能更重要我个人认为。就包括刚才说的设备是不是真的客户体验能好,能比原来快。还有刚才说的非常经典的,机器冷冰冰能不能代替人的温暖和情感,真的我觉得智能要站在这个角度去看能更人性化,互联网思维归根到底是以人为本嘛。

【恽绵】:谢谢,就知道我们国安社区也是想进一步往下越走越往基层,往这些里头走。那么在跟人之间的时候,您比如说我们永远是人和人要面对交流的,那么机器在这个地方它是能够起到辅助的作用,比如说现在我们看到什么路径优化,刚才您说它是辅助让人的效率更高,您觉得还有什么是能够做人做不到的事情,可以让智能去做吗?预测等等,还有什么事情就是超过了一般人能做的事情?

【见培轩】:您说到这个,正好我们也在做相应的工作,我们在做设计终端,我们也做这种所谓的客户画像,收集我们大概一个客户108个段,大量的收集数据。分析完了无非就是想像您说的,您家一般粮食大概消耗多长时间,一袋米大概多长时间消耗完,您没吃完我把东西推过去这多舒服。其实亚马逊从2013年就开始做这样的工作了,开始预测未来的市场,预测你会需要什么,它也是根据大数据分析以后,智能升级以后这么来算的。这个可能我们现在也在尝试。

【恽绵】:就是跟人之间的这种沟通,我们物流的智能这方面其实可能会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分支包括感知,同时这里头可能就像戴总所说的,那么我们这些平台可能要承担这一些新的责任了,现在甚至包括一些安全、社会等等这些了,所以考虑的问题可能超出了物流的范围,真正到达了咱们社区的范围或者说到达了咱们生活的这个层面了。谢谢,谢谢见总。翁主任,您的观点呢?

【翁迅】:因为今天刚好把我今天跟王丹伟挨着坐,三一重工的项目我们两家合作,我们做设计他们做实施。最近可能大家也看到关于三一重工在工程机械里面第一个复活了,所以我看这个题目以后,因为在座的几位可能都是2C的电商这块,那我今天主要就探讨一下2B这块,我跟恽总最开始在外面聊天,他说大数据究竟怎么能够应用,大家都在讲应用。我觉得三一重工让我这次感触特别深,我们当年是2009年和2010年,我们几家在做三一重工,三一重工当时就讲到了供应链可视化和装备可视化,三一重工出台的每一台车里面都装了GPS所有的传感器,客户实际上不用,但它把这个数据采集。

大家都知道2012年以后工程机械实际上进入了寒冬,很多家都在裁员都在减人,三一重工不断地监测它的数据,结果在去年下半年发现有回暖的迹象,所以它是第一家开始扩产,第一家在工程机械里面有一个核心的元器件,就是(英文)的产量是固定的,它一次性把今年的产量全买了。等到今年开始整个的工程机械市场已经回暖的时候,像中联重科到市场上买不到东西。三一重工大家可以看到它的财物报表,今年上半年的增长是79%,就是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所以这个让我感觉什么叫智能。

实际上,当时三一重工它讲供应链可视化的时候,它是希望做到,客户一旦交钱下完订单,你能够适时看到你的这台车是否在备料在生产,什么时候发运,发运完以后这个数据自动转到了售后,售后会知道这台车在哪,工作了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做售后维护。在工地上的时候,工地上的人还没有概念这台车要维护,它已经在门口等了,而且知道给你换什么样的元器件。三一重工把数据这块不断优化,我了解大家都在采集大数据,大数据用来干什么,实际上还是要去仔细的梳理一下,就像刚才恽总讲的,我拿到了医药代表的数据。实际上三一重工它在2015年的时候,他们几个副总裁到北京来也是我们接待一起讨论,他们谈到新常态化情况下怎么样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制造来进行转型,所以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搜一下,最近微信上传的很多,关于梁家军再次崛起这块。

他讲的历程,因为我们是正好参与了全过程,所以我们感触非常深。他实际上是在它的产品上怎么样通过大数据,通过我们供应链的可视化,当时如果有这个斑马的全套技术,他应该比这个层次要做的更好。就以他当时就拿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做到这个,就能够准确地提前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就已经预测到整体行业回暖。他利用这个对整个公司的战略进行了调整。所以我是觉得我们讲叫智能改变未来,实际上应该是智能适应新常态,尤其我们的GDP放缓以后,大家怎么样挖掘市场机会,在这个情况下再去讨论大数据、智能制造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刚才王丹伟在上面讲AGV应用的时候,实际上我的感触是非常深的,因为当时我们在设计这些系统的时候,为什么选择用了37台的AGV,去做这个东西。实际上也是要监测到每一个工位的每一个环节,这才能让经销商和客户知道情况。所以让它快速增长做了一个非常大的助推,所以这块这次刚好徐军非常巧妙把我和王丹伟正好挨着坐,正好我也把我们对于工业这一块的理解也大概说一下。

【恽绵】:谢谢,谢谢,因为您一直在做更大的一些包括系统规划等等这些东西,其实智能这个东西又跟装备紧密相关的,像您刚才说的这个案例,三一重工这个案例,这个东西好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好像是一个战略决策了,当客户不需要传感器的时候,我主动增加成本,我背着成本把这个东西装下去,结果在未来若干一个时期,我还能在其中有用。那么这种决策在今后的我们智能或者是智慧的这些体系里头,会占一个什么样的决策吗?就是一般我们说的都是技术性问题,或者是叫做操作性的问题,那么现在进行到经营的领域了,我们要做投资的决策了,我们可能影响当期损益了,或者说未来有没有我不知道,所以说这种情况下,您觉得智慧会跟我们的经营决策会产生更多的交集吗?

【翁迅】:实际上我们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三一重工还相对比较超前的,因为它当时就已经在关注行业的寒冬什么时候会到。2009年是四万亿投资下来的时候,它一开始没想到要多大的扩产,而是考虑寒冬什么时候会到。所以当时他们也是在我们讲的制造2025,在德国也是工业4.0了,三一介入的时间会相对更早,它在参观的时候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它看到这个东西它没有想明白,但是在它能够接受的时候它已经把这个事先做了。

【恽绵】:其实这件事情就是,这个是不是不是智能能解决的,这一定是企业家的决策了。

【翁迅】:决策,对。但是现在因为我们有大量的智能技术,还有包括像我们Soo56这样的一些平台,能够让大家在第一时间接触到这种新的技术,那么这个时候实际上对于怎么样去判断一个新技术,对于你所在行业的影响,可能就显得至关重要。

【恽绵】: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判断您那能用一个模型把它描述出来吗?

【翁迅】:这个可能就是比较困难的,现在为什么我感觉绝大多数的,因为在座的很多也都是老朋友,那实际上大家之所以频繁地去参加各种讲座,也是希望不断地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在新一轮洗牌中怎么保持自己不败的地位,我们也是在参加各种的论坛,我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

【恽绵】:其实我是特别想,您能提供一个模型,刚才白总就提出来了,这个看着离我挺远的,什么时候离我更近我就该用了,过去企业家凭感觉,您能给一个科学的模型这个时候你就该用了。

【翁迅】:这个从目前来说总体比较困难,那么当它的数据积累到了一定以后,实际上是有这种可能性的。

【恽绵】:这种是需要依托于白总那边的数据积累,还是咱们需要做一个智能决策,会有智能决策这么个东西吗?

【翁迅】:实际上我是这么看,现在有一个新的技术叫区块链,区块链的技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变化,有可能会对我们做这种精准预测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区块链实际上就是去中心化,那么这样的话就导致在整个的平台上的任何一个波动,实际上在它的地方都会产生,就有可能。原来比如说,我百度外卖,我的中粮我买网甚至像李宁,我们彼此的数据我们都是彼此保密的,但放到区块链的这个技术上以后,大家没必要保密了,因为你不能保证超过51%的权利在你手里的时候,所有东西都变透明了,一旦变了透明以后,一定会有更多的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它能够在第一时间能够找到这一趋势的变化,这个是为什么现在IBM在推区块链的时候,很多企业在关注的点。

所以我个人也是自己的一个判断,我觉得未来对于恽总希望弄到这个模型,最有可能是在区块链上的突破才有可能实现。

【恽绵】恽绵:明白了,翁主任我特别希望您发明一个网格链什么之类的这么一个东西。谢谢,谢谢翁主任。盛总您的观点呢?

【盛炜】:从这个话题来说,我们服鞋的行业非常痛苦,电商行业和平台包括我们现在所谓的新零售,其实它首轮被打击到的就是快销品加上服鞋的行业,这三年的话题大家都围绕全渠道、供应链,围绕着新零售,围绕这几个主题展开。其实就意味着什么,我的市场变了,我的客户变了,我的环境变了。所以在这三年里面我们大家都在聚焦研究需求到底是什么样子,我的客户到底要什么,他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的关注点都在这方面。

李宁是一个传统的服鞋企业,在服鞋行业里头从批发到零售,每一个阶段的冲击我们都是直面被碰撞到的,所以从智能化的变革角度讲,从我自己的体会上我们有两个方面同步进行,一块少不了。第一个我们是从数据预测分析管理,在这个层面上,那么我们讲就是服鞋行业你针对的是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所以我们这次大家都在讲大数据大数据,到底什么是大数据,就是在传统的线下需求里面,你的来源属于你的每一个门店,但是每一个门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这个在过去的行业中就不是被完全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有了这种线上平台,其实线上平台很多的方法正在往线下去渗透,那么我们正在做的一个项目是跟京东和菜鸟两个公司都在找我们,但都是它的供应链大数据分析部门都在找我们,他们是把线上描绘消费者和需求的方法再往线下做,在告诉我们如何能把这两方面做一个结合。

因为你对于线下来讲,库存始终是服鞋企业最终的问题,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轮要靠精准的需求把握和产品的退出,但后面是要快速供应链的反应,但是供应链再快速反应,你的服鞋制造时间是有的,现在的消费者是没有耐心,他不会等你,可能十分钟他也不一定等,我们还讲多长时间他才是满意的,货在他眼前才是满意的,否则他的需求就会把他带到下一家,这种情况什么能帮助我们,大数据里面对我们人、货、场三者的分析。我们在零售行业里面有几种做法,一种就是一个单仓发全国,也有的做法是在各个区域建立区域仓,哪种玩法都有,但是当你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你对当地的满足度越高的时候你会像线下去做渗透,你的库存会碎片化,而且库存使用的效率会大幅度的降低,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精准的分析,告诉我首轮铺货铺到哪铺给谁。第二个就是我的库存存什么,然后多久的时间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补货,多长的时间进行区域调动,这些东西都是要靠我对全国大数据的清理分析做的。

但是现在我们做的更进一步,我们除了对原有的分析还有对线上的分析,线下有的不明确,反而会被线上左右,不管是618还是唯品会还是双十一,一轮的大促,他的一轮新品发售之后带来的效应,会引导一批人往一个方向走。消费者的需求在哪里,有多少个款式会被点击和关注到,根据这个反应指导我下一批的铺货,这个已经不是一个数据分析部门能够管理的,这是一个海量的大数据,这里面的算法是崭新的。

所以我们常讲传统企业有27类的积累,我的货怎么样,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这是清晰可定的。但是在新形势下,我到哪里去找有效的数据,第二我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算法和模型,这是一个新课题,所以我们在跟菜鸟和京东也好,我们是在把它线上供应链反应的方法和需求描绘的方法转化到线下用,但是这个非常难,因为精品获取要比线上难得多,但是这个一定要跨出这一步,现在有很多的淘品牌开始往线下渗透,但是它从线上转移到线下的时候,他发现在线上的方法到线下开店的时候遇到同样的问题,这两年服鞋企业大数据的玩法,所以这个是我们讲的第一个这种变革。

那么第二部分就是我们还带着一个数据部分,我们也会发现在人、货、场里面场也变了,现在的情况下到哪里去开店,哪个店开出来才是赚钱的,因为这毕竟涉及到非常多,要开多大的面积,开在哪,几层,用什么样的成本服务,我应该招几个人,这个店是卖篮球还是网球还是时尚,到线上每一个消费者拿到APP的时候千人千面,线下的店也做到千人千面。我们曾经做过一次尝试就是把所有的店做到分群,我们自己有七千家店我能不能分成几百个或者几十个类型,按照类型进行铺货和管理,我们后面发现真的很难,因为地域的不同,你所在街区的不同,你发现一个店一个样,能不能把千人千面引到线下店的管理,这是我们面临新的话题,这个也是我们所面对的人、货、场里面场的变化,货的变化,场的变化,人的变化。其实更伟大的大数据我不知道在做什么,但是对于我们零售行业里边,我们会把大数据引用到人、货、场这三个概念里面,第一来描述需求是什么,第二要根据我的能力建立我的反应模型,第三我还要有一个商品决策模型,这个商品决策模型是说,线上是有这样决策模型的,在这种情景之下我是打折促销还是说可以加新品推销,那么对于线下来讲也同样的这个模型要建立出来,市场一分钟一变,我有没有商品决策模型能够告诉我,在这样的场景之下我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

就是对传统企业来讲大家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越来越清晰的懂你的客户,懂你的市场,懂你的消费人群是什么样的,这个是在需求这边我们对大数据的应用,在商品方面。在这些方面我们不是用的特别好,我们没有建立足够的模型,也没有足够IT系统的支持,现在更多的是建模的阶段,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阶段我们也取得了很多的进步,因为你知道货的重要性和精准重要性的时候,对于买货对于采买对于店的商品控制,我们店的力度是比原来加大。所以如果有朋友关注李宁的变化,你会发现三年之前李宁是亏损的,我们压力非常大。但是近两年我们的渠道库存被清理的非常快速。我们的企业实现了盈利,这个是我们在应用方面的一种心得。

至于说在第二段,我们在智能设备的应用部分,从我的观点来讲服鞋企业是一个应对市场变化的部门不是一个引导者,在这个时候我不太建议大家盲目的扩建现在的业务场景,老板说我未来要做一千亿、五千亿,我快速建一个更大的仓,更多的自动化的设备,你会发现市场一旦变化,你投资的仓和设备都是闲置资源,我们很多的同僚也吃了很多的这方面的亏。这个市场是谁决定的,这个市场很多是由平台决定的,平台越来越占据了更大的话语权,它决定了消费者的感受,他要的服务水平是什么样的水平。他要线下下单一天送达,全国建仓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我们越来越要知道平台再把客户往哪个方向引导,客户的需求到底在哪里,有了这些清楚的指引之下,我们要做短频快的投入,对我们零售企业来讲是快速的跟随,快速的应变。对我们来讲什么是需求,可能真正的是各个地方的公共仓,我没有必要到全国的,为了响应当地的变化我没有必要自建一个仓,我在某一个省和市有共同的需求,有没有企业能够形成这样的公共仓能够加进去,我们要的就是快速进快速出,我们未来需求的变化,我不能代表甲方,我们自己的观点,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往这个方向转,直到这个市场形成了新的平衡,新的稳定,大家能够预见到五年到十年这个企业怎么做生意,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响应,这个是你再做成本的时候。

我要快,在快的时候我仍然要投资,因为当我做到要快要灵活,要少库存的时候,我会发现货品终端的流转速度比什么都重要,那么指挥货品的流转速度靠传统的方式不够,我们会跟很多的企业合作,传统的服鞋企业有总仓和干线,再加上末端的城市配,或者加上末端的零售网络。但你会发现每一个节点的信息不能串在一起的时候对你很麻烦,你没有办法知道你的货品到达的时间和流转点,也没有哪个企业能够告诉你,有很多公司告诉我盛总你别管这么多,TMS用我的就好了,我如何去打通很多的TMS获取我要的信息,并且不能保证这个信息是准确的,甲方越来越多的把TMS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且我会利用这个我们会把快递企业纳入到我们的网络里来,因为订单是越来越碎片化,我们以前可以做到五箱起步和十箱起步,现在是三件起步,我要求同日达,我会把这些纳入进来,你们也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从传统的做仓,逐渐转移到什么?做店。不只是店间发货也在做调拨,这就是需求引领服务的变化,引领过来以后一定是数据打通。

所以甲方WTS,甲方都要,因为这是我的核心数据,代表了我对货品实现的要求。所以我们在做这几年线上线下的时候,我们使用了自己的TMS从终端的下单一直到末端的送达是全线掌握,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也会算成本,到底这个一单需要什么方式,需要空运就空运,需要陆运就陆运,也有可能要海运,这里面有非常多的需求算法,实现算法,成本算法,会灌输到TMS里面,在你管理的级别越来越细,越来越丰富的时候你会发现我自己都感觉精力不够,把这几千家门店和消费者的服务纳入到管理体系里,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恽绵】:谢谢盛总,其实我觉得您在谈整个供应链的计划和优化的基本思路,您谈到了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采用全国公共仓的模式,假设全国公共仓里头有一个可选择的是菜鸟,如果我们以菜鸟为主的话,或者是选择公共仓的时候有一些企业对于菜鸟是有点忌讳的,怕被它绑架,一旦进去了出不来了。那么您有这样的担心吗?

【盛炜】:我想竞争与合作是所有企业永恒的话题,所以合作是一定要合作,然后合作中的度也要自己去把握,所以有些数据不管是TMS,客户的核心数据也好,核心的东西还是要在自己的手里,合作是说你一定要知道互取什么,互要什么,我跟菜鸟合作我要的是什么,它能不能给我,对我来讲我要的是更好的客户服务,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它能给,那为什么不能合作呢?对菜鸟这样的线下品牌来讲,菜鸟要做的事和我们要做的事未必是一件事一个方向,那么又何必害怕合作呢?所以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放长远来看都是能够通过合作中获得自己的进步。

【恽绵】:对于线下的一些企业,其实是对线上有一些忐忑的,您底下有七千家门店,您怎么看今后李宁的线上和线下是什么关系,平分江山还是?

【盛炜】:因为这个构成对我们来讲,第一是整个大行业的格局在这里摆着,80后也好,90后也好,消费习惯转移到线上了,这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把这个渠道经营好。线下门店的消费者对我来讲也是我的客户,所以只要是有我客户存在的渠道都要管理好,这个对我们来讲就是如何面对管理的问题,因为已经过了互相竞争和互相指责的阶段,从去年开始各个行业做的所谓的全渠道的策略,在全渠道策略里头除了我们说线上线下货品打通以外,其实更多的是如何互相引流和互相交互的作用,因为线上的需求和线下对产品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他的消费习惯和购买也是有差别的。其实线下的优势还是要高过线上,线上我们叫创造流量所带来的成本逐渐跟线下接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双方就是互相经营好的问题,线上是年轻的粉丝,我用什么样的商品去引导他,通过线上的引导能不能把他引导到线下的门店来,毕竟在门店能给他更好更温暖的体验,我们创造的品牌是什么,我不是一个大众的消费品,而是说我们要为喜欢体育,喜欢竞技。如果是这样的消费者我们会逐渐的从线上发现他,把他引导到线下,在线下跟他互动成为我们的粉丝,能够给他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所以我认为线上和线下一定是互助和互动的关系。

【恽绵】:明白,谢谢!这个题目越聊越多了,咱们这儿都是跟电商相关的,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觉得智能的技术将会在咱们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白总跟我们说了,我们智能的装备正需要一定要对应我们现在新零售环境下的多批多频小批量的速度,不仅仅是操作的问题,同时永远不要忘掉性价比,一定要适合中国的国情,动辄几十万和上亿投资这件事情不是一下能决定的。同时白总提出我们要潜心做大量的工作,了解我们行业的变化和需求,同时去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推动我们行业的发展。

我们戴总谈到了从外卖这个角度来说,现在他们自己的系统已经进步到4.0阶段了,同时硬件也会逐步逐步上去,同时咱们的送餐机器人也开始出来了,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什么呢?需要通过我们的智能去做客户画像,把这些东西能够连在一起,去跟客户之间餐饮,去跟他的生活进行更多的介入和沟通。见总谈到了我们的应用,就是在智能上面其实很重要的是一个应用,应用两个概念,一个是我们所有的技术和手段是通过应用去实现的,包括我们的手机上面的APP叫应用,同时我们又要应用实践的结果,依托于需求。盛总给我们谈了一个比较传统的一个行业面对电商他们的一些做法,那么鞋服行业他们面对的全渠道新零售的情况,最核心的问题一直没有变,研究客户到底变没变,客户是怎么变的,在客户变化的基础上,抓住了数据预测分析,去研究这个东西人怎么走到线上,然后又怎么走到线下,对于库存问题其实是两件事,库存问题一个是预测问题,我预测怎么准,但是预测好像是永远不会准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在其他的制造上面有一个叫做柔性化的制造,就是快速制造,这种情况下在制造就是鞋服的制造领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实现不了,但是我觉得智慧的方面有可能让咱们鞋服的智慧,是不是也能分下去,也能变成实时的或者是交付,或者是我们这种买鞋的方式都可以转变。包括盛总专门谈了供应链的优化,线下的企业过去我们的一些服装企业是无论如何把供应链死死抓在手里的,这是命脉,但是现在已经开放了,已经到社会上去对应全国的供应仓,同时线上线下渠道会进一步的融合。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智慧物流所谈的事情包含了技术,包含了规划,包含了经营,其实涵盖了整个我们物流行业和零售行业甚至制造行业全部的过程了,甚至包括了设计,所以智慧更是一个更深的,更远的,更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嘉宾,给我们做了高瞻远瞩的观点,谢谢,谢谢!

——结束——

 

soo56logo.jpg


原创文章,作者:Gala珍珍,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Soo56”,如修改标题,请注明原标题;如果希望您的公司和产品被报道,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分享到:
若您的公司或产品想被报道,请狠戳 寻求报道 如您有新发现,狠戳 我要爆料

点击继续加载下一条

特色服务

Soo56微信公众平台

  • Soo56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06-2015 Soo56.com 版权所有 物流搜索 京ICP备11042521号 物流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