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民族工业的典范,是改革的先行者,是在时代的大潮下不断挺进的企业。在工业4.0时代向智能制造转型的革命中,海尔成功探索出COSMOPlat——全球唯一的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能够实现大规模定制的互联网工业平台。此次大会海尔分享了海尔探索模式中的三大创新:管理创新、平台创新、模式创新,以此助力中国的企业在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时代能够实现换道超车。
张维杰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 智能制造总经理
以下是原文(该内容来源于“GLSC 2017”大会,由Soo56记者整理编辑发布):
张维杰:尊敬的德国朋友,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下午好!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全球供应链大会,代表海尔做主题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叫智能制造换道超车。在智能制造领域海尔探索了很多的模式,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另外我们认为这个模式和传统模式的差异在于是换到了新的跑道,我们希望能够助力 从三方面给大家做分享,从管理创新、平台创新、模式创新。
现在进入了物联网的时代,这个时代有一个特点,是用户深度参与的时代,是用户决定企业生存的时代。海尔企业有一个特点,我们经常说海尔企业是时代的企业,是不断根据时代发展的特尔特点进行自我的调整、,自我的颠覆和自我创新的企业。首先从2005年开始就在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我们认为这是基础,从原来的传统管理模式转向人单合一的互联网模式。第二步要把人单合一模式形成平台,叫COSMOplat平台。第三步,基于这个平台要引领物联网时代的大规模定义时代。
首先回报一下大规模定制的根基是人单合一模式。人单合一模式是2005年海尔在2005年就在不断地探索、摸索,是管理模式在物联网时代的原创。重点有三个比较核心的特点进行创新:,战略、组织、机制层面。 首先看一下战略层面,传统企业的做法是把企业做大做强,范围大、规模大就可以了。在新的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要变成平台,必须从封闭变成开放的生态系统。这里说人单合一是什么意思呢?人指的是员工,单指的是用户,用户和员工融为一体,通过员工变成创客,创造用户的终生价值。从企业战略上来说,企业成为了从传统做产品出产品变成了出创客。从企业建成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孵化出了无数的创客,这些创客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快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我们说以用户为中心,传统企业的组织是科层制的,是金字塔式的结构。海尔把这种科层制打破了,从大公司变成了1000多个小微公司,只有变成小微公司,小微和用户才可能直接地面对面,从原来传统的科层制上传下达执行式的管理架构变成小微直面市场、直面用户来创造用户价值的新组织形式。
为什么在海尔的平台上能做到呢?海尔有很多的资源,我们把资源打开了,在小V小微的平台上可以更快更好地利用资源进行创新。所以我们有很多创新的模式,包括海尔的员工可以在内部进行创新,也可以由有社会化的创客进入海尔的平台上进行创新。海尔的员工觉得在海尔的平台上发展受限也可以出去进行创新。
从机制上也要进行颠覆,传统企业的激励机制体系是一种宽带薪酬,跟你的岗位级别、工作时间的年限、工资体系的关联可能会越来越高。现在我们把它变成了创客所有制的激励体系,这种激励体系和承包制、股权制特别大的区别是创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眼光进行投资,对项目进行经营,同时也是动态优化、动态提升的。所以现在内部也正在从传统的损益表变成了共赢增值表,和原来很大的区别是不光看出整个的收入、利润、现金流,而且能够看到每一类资源在创新过程当中的价值体现、价值衡量。
海尔一直坚持做人单合一的模式,做到现在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从去年全球营业额超过了2000亿,符合复合增长率是30%,海尔是连续三年全球家电第一品牌,整个占比的份额超过了10%,这也是海尔一直坚持以人单合一模式来进行创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出口上海尔全都是自主品牌,在国内也不压货给渠道。
因为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是首创,所以国外很多高级教授和研究机构对这个非常感兴趣,海尔的张首席也获得了耶鲁大学的“传奇领袖奖”,包括也入选了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非常受欢迎的案例。 下面回报一下人单合一落地平台,COSMOPlat平台。主要是从COSMOPlat的三沿矩阵三联矩阵以及差异化进行阐述。COSMOPlat是海尔这些年打造的中国独创、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它是全球唯一的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能够实现大规模定制的互联网工业平台,从我们的实践来看代表了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
什么是三元三联矩阵?能够链接用户、企业、资源,把它变成了零距离并连的企业,可以帮助企业从传统的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制造定制制造转型,同时重要的是可以实现自己和用户、资源的零距离,最终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销合一。用户在这个过程当中变成了创造者,同时也是消费者。
有三个差异化的特点:
第一,可以支持用户深入参与企业实现大规模定制。用户深入参与的过程是全流程的,而不是单环节的,同时是持续闭环的。用户的参与带来非常大的变化,可以倒逼企业的全流程环节必须要打开,倒逼企业内部各节点从封闭变成开放吸引全球的资源一起来满足用户需求,倒逼企业组织模式、管理模式的变革,倒逼企业由用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变成互联网时代的企业。
第二,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全要素互联互通。现在做数字化链接互联互通是当中的一个点,但中国的企业差距还是非常大,特别很多企业从路径上来说还是以自动化为核心,你是实现自动化但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只是企业内上了做到了自动化,上了但孤岛化的信息化也做不到互联互通。我们平台正在致力于帮助企业实现从内部、外部互联互通,我们认为只有把用户资源(用户大数据)和企业资源(企业大数据)连接在一起产生的创新和价值才是最有意义的。
第三,可以帮企业打造开放的生态,共创共赢的生态平台、生态系统。内部通过COSMOplat平台把7大模块互联互通起来,7大模块背后可以把小微企业链接起来,把小微企业背后的资源通过平台可以连接起来,这就变成了很大的开放系统,开放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构建自己的开放生态。同时生态、资源之间也可以进行资源的共享,进行共创,进行共赢。
COSMOPlat具像化的核心模式是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引领物联网时代的大规模的定制模式,这个定制有一个特点“三联、三化”。
我们理解的大规模定制是智能制造非常核心的模式,也是非常具备可复制性、普事性普适性的模式。我们理解的智能制造不是机器换人,传统的智能制造、自动化非常麻烦的事情是连接不上用户,自动化水平越高也可能库存越多,造成的损失越大,我们推动大规模定制的核心就是要和用户互联,只有和用户链接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高精度,和用户连接起来再和节点连接起来,这才能实现真正的企业转型。我们可以用这么一个模型来表达我们理解的大规模定制,它的核心就是链链接用户。
刚才说了有两个关键词“高精度”、“高效率”。高精度是三联,用户与制造互联、用户与网器互联,用户与全流程互联。用户要和产品连接起来,产品要和网器连接起来,要进行产品的升级和优化,同时必须和全流程要连接起来。把原来的封闭体系变成开放的系统,通过全流程的要素一起来共创共赢满足用户需求。
实现高精度连接的前提下高效率才会有效率,所以这个时候会进行柔性化、数字化、创新化的迭代。核心就是让用户参与整个产品研发的全过程。产品开发出来的首款产品是干衣机适用于母婴系列的干衣机,这个产品就是用户参与设计出来的,所以它是最贴近用户市场需求的,上市之后带来非常好的效果。
同时它是循环迭代的过程,这个干衣机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聚集了4次,涵盖的用户量非常大。社群形成之后可以基于母亲们的诉求在空调、冷冻柜等方面又孵化出了很多全系列产品,这些全系列的产品因为用户的参与创造的了社会价值和用户价值都是最大的。
要想实现大规模定制的场景,“联”非常重要,第一,要联制造,把人、设备、传感、物流、网络、IT系统都要连接起来,更重要的是最终要和用户连接起来,这样才会实现在定制化的产品里是由用户来驱动。
第二,联产品,加工出来的产品交付给用户之后并不是结束,产品要变成网器,进而形成网器交互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可以聚合更多的生态资源一起来满足用户要求。举例来说这台新出的冰箱就不是智能的产品,它除了具备智能的功能以外,它更是基于厨房生活场景的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链接海量的生态资源,可以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场景体验,除了存储以外包括烹饪、购买、娱乐、交互,在这个屏上你可以继续地进行产品的设计、迭代,进行空调产品、热水器甚至其他和家电不相关产品的交互迭代,等于变成了新的交互入口。
第三,联全流程。从设计资源、模块商资源、供应资源、生产线资源一起进来满足用户需求,这样生态模式才能成立。通过全流程资源的介入可以帮助模式打造满足用户的无缝化的体验,用户在所有的节点都可以参与的体验。然后是透明化的体验,把所有的能力打开、透明出来,通过透明来倒逼整个用户体验的迭代,以及全流程节点和全流程资源以及海尔内部的流程升级和迭代。让用户有参与感可视化,让用户在参与的过程当中进行可视化的最终体验。
刚才讲通过三联和用户连接,实现用户的高精度。从制造体系内部(技术层面)上必须要进行升级,首先进行柔性化的升级,既然要变成大规模定制的模式,企业的生产模式必须要进行变革,变革的核心还是要围绕着用户来驱动,因为用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因为需求进行了细分的拆解,产品就要进行模块化的结构,产品变成不变模块、可变模块、差异化模块的分析和解构。
在柔性化的基础上数字化是非常核心的几个能力,我们是在ERP的基础上升级成MMS(互联互通系统)为核心打造指挥系统,通过这个指挥系统实行纵向的互联互通和连接,非常重要的是围绕着用户的订单和需求来驱动全流程的节点,包括采购环节和生产环节,每个环节直接到达不需要经过筛检。在这当中的数据可以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实时的驱动和评价,说到家就是用户的使用体验、使用品质的数据能够追溯回相关的环节和节点,实现真正由用户评价下的机制。 在数字化的基准之上要进行智能化的探索,智能化也都在路上,从两个维度进行智能化的探索,首先从智能化的产品,产品要变的越来越智能,有自我的控制学习和优化的能力,同时工厂要变成智能决策的体系,累计的数据变成数据模型累计之后优化资源的调配之外,很重要的就是要把用户的产品使用数据和工厂大数据连接起来。以噪音为例,传统生产产品的噪音是按照标准来进行控制,我们生产的产品原来都是定下来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也没有达到,品质达到了就OK了。现在就不行,因为在现在这个时代用户要求的是高精度高体验产品,现在每天有1亿条网器交互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回来的噪音和抱怨,回到智能工厂,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对噪音进行改善。现在的时代,品质不是由我们的标准决定的,是由用户的体验决定的。
海尔从2012年开始就在全力进行智能制造的探索和实践,到大现在为止已经打造了6个互联工厂的样板,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有。力度非常大,也是非常快,数量也是比较多的。这些智能工厂在定制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实现了用户的高精度,企业的效率也可以解决。为什么很多企业在做智能制造?有非常大的问题,大家在投资上有非常多的顾虑,上次开会的时候有个德国的专家他说75%都是成本问题。我们认为只要只有通过技术体系、业务模式同步的升级迭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海尔做8个样板在全球也进行复制。
这是海尔这几年在全国层面上获得的认可,我们是全国最早的智能制造的综合企业,在国内实现了各种各样的中德的合作、互联网+的合作,海尔都起到了引领的效果。在国际上也是代表中国参加了汉堡峰会还有汉诺威展,海尔的定制模式在汉诺威展上实现了非常大的影响。
从海尔的实践来说,海尔企业是时代的企业,我们在不断地追求创新、不断追求自我的颠覆。它是一个非常有使命感的企业,整个的制造模式第一次是源于从福特流水线是的比较典型的案例,第二次是丰田精业精益管理。在整个时代,中国企业也是致力于在化跨时代三次模式的变革当中贡献我们的力量,我们也非常希望和在座的生态圈朋友一起共创,谢谢大家!
原创文章,作者:Gala珍珍,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Soo56”,如修改标题,请注明原标题;如果希望您的公司和产品被报道,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点击继续加载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