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后参与评论
取消 确定

全是干货! 京东生鲜事业部总经理朱政经分享:《京东生鲜一体化供应链的创新与实践》

程曼 ·2016-10-26
摘要: 京东做生鲜有两个(目的),第一,作为这样一个平台也好、自营电商也好,希望给大家提供优质的商品……

由物流搜索网(soo56)主办的“G-Talk第五期:开启‘舌尖’上的精益升级”沙龙活动10月25日在北京鸟巢文化中心举办。京东生鲜事业部供应链总经理朱政经作为重要嘉宾受邀出席,并与现场听众分享了“京东生鲜一体化供应链的创新与实践”。

6361302645819087503040424.png

以下为分享内容(由物流搜索网记者整理发布,有部分改动和调整,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生鲜这么“热”  为什么大家做生鲜却这么痛苦?

我是一名物流的老兵,我1995年参加工作,来自天津。做了那么多年物流也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机会,就是内部创业。生鲜,叫起来特别好听,英文叫“Fresh”,也不知道为什么叫“Fresh”。后来发现特别难做,难做在哪儿呢?前几年大家知道生鲜特别热、电商,起来了很多家,包括现在也有很多家,现在都很痛苦。京东虽然是一个很大的船,是航空母舰,它品类很多,但是最后一个品类生鲜到现在为止还谈不上成功,如果能把生鲜品类给它征服了,那生鲜真的是一个前途无量的行业。

京东生鲜之前我从渗透率看一下,大家不一定关注,为什么大家觉得生鲜可以去考虑做,包括很多制冷方很热衷于这个东西,有两个渗透率大家记一下,第一个是线上的渗透率,这个生鲜消费它是刚性的,你不管从哪儿都得吃,而且随着我们消费程度的提高,消费肯定要升级,过去吃海鲜、水产很少,现在越来越多了。口水果也越来越多,德青源的鸡蛋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这个渗透率目前从2015年起才不到3%,有大量的是通过线下,通过市场去解决。大家都看到生鲜电商是不是有97%的空间,大家都要往这个方面去发展。

第二个更渴望的是用户的渗透率,最后肯定是要用户下单的,任何一个生意没有人下单、没有客户它也不成立。现在什么数字呢?我们网络用户是4个亿,真正在网上的用户,通过网上买生鲜渗透率的不到1%,有可能更低。京东也是如此,别看京东上有1.8亿用户,巨大的增长空间,但对京东来讲,这个用户的成本应该是等于0的,因为本来就是京东的用户,这么多年沉淀下来,为什么他也没有在京东上买生鲜?难就难在这儿。是机会也是难点!我们后边的工作,投资也好、发展策略也好,如果把这两个渗透率记在心上还是有机会的。

360截图20161026165030458.jpg

京东的第三张网——冷链网

在座的都是物流行业、供应链行业的,大家都知道,干物流确实是很累、很辛苦,而且在很多公司里面不那么受重视,电商可能还是个例外。我以前在别的公司工作的时候,物流都不是核心部门,挨骂的也都是物流,销售出了问题,销售跟你吼两句,而且每年对成本有要求都想从供应链条上去解决,很难的。

生鲜最难的就是供应链,冷链跟和常温物流肯定不一样,冷链有保质期,最短的保质期是6天,有物流的限制,做生鲜更能够克服困难、挑战性更大一些。

京东生鲜是今年1月份成立的。京东做生鲜有两个(目的),第一,作为这样一个平台也好、自营电商也好,希望给大家提供优质的商品。我们的老板老刘对生鲜的品质也非常挑剔,他自己也经常会下单购买生鲜,经常跟我们分享对饮食,包括做菜,包括我们最近上的跑步鸡。第二,京东是靠物流去取胜的,电商之所以发展快速是因为它的物流,京东做三张网,京东大家电是卖得最牛的,很难跟它去抗衡。现在日日顺做得也不错的,国美、苏宁也还不错的,但是跟京东比还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的前提是因为大件物流的一种不可复制性。我们京东知道大件库存共享不便利,我们做了一个重型仓、物流仓的概念。

京东要打造第三张网就是冷链网。大家都知道冷链网建起来有很高的壁垒,比如对温度的要求、供应链的温度等。如果京东生鲜要想做大的话,需要持续地投入我们冷链物流网络。有朝一日冷链网一旦形成,过去的小件、大件将会成为第三张网,这张网非常厉害。商流、物流会融为一体。

京东生鲜目标——想要做好生鲜供应链,记住4个关键词

供应链为什么有供应链的价值呢?先要回归到供应链的本质,从本质上能看供应链的重要性。我们经常看到很多零售毛利很高,毛利可能不好说,净利,咱们说净利,把最后的费用都刨掉,做零售的大概能赚几个点?8个点,恭喜你们就很赚钱了,毛利一般1—3个点,不够高的话也是必死无疑的。但有的公司不靠这个,是靠现金流去做其他的,例如沃尔玛的盈利也是一两个点。 对零售来讲它的利很薄,毛利也不高,电商更是如此,京东亦是。这样的话,产品要新鲜、购买要便利、价格要实惠,他玩的什么东西?玩的是不是供应链?供应链做不好,不是产地直采,老去新发地进货,肯定价格没有优势了,不知道被扒了多少层皮了。所以价格便宜、购买便利都得靠供应链去实现。那咱能不能通过全程冷链把海鲜、水产、鲜肉都送到家里面?这也是不可能的。

360截图20161026165045817.jpg

做生鲜供应链有几个关键词大家要记在心里,一是保质期。产品要保证新鲜,能快速地周转,肯定不能跟一般的采购做法一样,如果这东西要入库的话,不亏死你,所以我们更多地做协同。我们计划打造的京东生鲜供应链,未来我们生鲜供应链要走一体化这条路,京东也会建很多养殖、种植的基地,包括在场地的保鲜,比如说仓储有气条库,能保持8—12个月,现在的温度是不行的,你没有办法解决保鲜的问题,水果这个商品不但不标准,它还要呼吸,难就难在这上面,我们不能抑制呼吸。

 二是研发检测,这是入口的舌尖上的视食品,必须要进行检测,产品快检、产地有直检,还有检验检疫,肉禽别管进口的、国产的都要检验检疫,这个管理是相对比较紧的,这是对我们消费者负责。一旦出现食品安全的事故,可能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我相信哪个平台都承担不起,这是我们做生意的底线。

三是分选加工。我们很多仓库管理者顶多是管商品怎么进、怎么出,SKU有没有变化,这个(生鲜冷链)不一样,是要进行加工的,你要不加工产地送过来都是零售包装,这个运费就高了。通常我们产地采购的时候是大包装进,包括海外车厘子从智利、澳大利亚进来是大包装的,它会节省点运费。如果都是零售包装过来的话,一个是本身对商品进行破坏,第二个运费也很高,所以我们物流仓库它会有加工的功能,要去包装,由大变小。进来的是A货,出来的是B,不一样的东西,进来的单位以公斤、个儿,出去是一小件、一小包,这个不太一样,像生产车间。

20150708112114_83841.jpg

然后就是冷链运输。不管是干线、支线都需要冷链。当然,冷链的方法多种多样,京东做得也不一样。你不一定用冷藏车,你可能用冷藏车、保温箱这种东西,到一定程度可以开冷链专线。目前支线是有的,干线我们还没有开,未来也许会开,等量上来以后,把很多商家的货集中在一起。目前我们还是冷藏,有很多方案,不一定冷链就是冷藏,可以用冷柜、冷箱,两个立方的就可以,里面加冰袋也可以、干冰也可以。冷链的仓储,京东在全国各地建了配送中心,通过冷链配送,我们的保温还是能渗透到全国300个城市。这就是我们整个京东生鲜目标的一个大概供应链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后面的小建议:大家如果说做的难度,不能一下子投资那么大,我建议如果能场地先做的,从头做到后面,别上来做这个,我给大家的建议跟其他的建议不太一样,有条件先别做这儿,先做这边,从产地做。产地的机会最大,有时候你们不管做第三方物流的,包括我们做采购的,多去产地走一走,那儿机会很大。一是它本身冷链的资源也多,第是有的商家、供应商想给我们送货,他想找物流公司都找不着,货根本送不出来。平常的时间是这样的,别说旺季了。这产地也不是一季的,当时采摘的时候才用得上你的物流,当地都有冷库,或者叫气条库,一年四季都有运输需求的,所以我们把眼光还是往前看一下,这样的话,我觉得可能事半功倍。我们年初定的这些目标基本上都达到了,建立买手团队,严苛选品,建立生鲜分选加工基地,实现生鲜业务标准化、规模化运作,打造以库存和计划委核心的生鲜供应链运营体系,基本上该覆盖都覆盖掉了。)

京东冷链五大策略——产地直采、工厂直采、签约基地、自建基地、标准化生产

后面讲一下五大策略。我们在北京吃的苹果一般是烟台的比较多,洛川苹果是高原的地理特征,苹果口感还是不错的,之所以我们要做这些基地,是能保证它常态下的采购供应,因为这些东西不管是肉禽类的,还是苹果类的,是一年四季可以卖的,相当于常备的东西,就跟超市必须要备可乐是一样的。如果你不去做产地直采你就没有竞争力。

过去我们担心生鲜的退货率很高,迄今为止生鲜是所有品质里面退货率最低的品类,没有之一。大家想一下是什么原因,一是生鲜它是刚需。第二它不是冲动消费,第三消费者对这个有一定的认知的,因为他天天接触这个东西,他线下天天看,他知道有的菜确实不是理想中那么好,线下他也是要挑选的。做生鲜挺有意思,消费者只要能够对你的平台认可,他的复购率和购买的频率以及购买的量,还有它传播都是非常好的。

大家都知道京东物流基本上都可以支持货到付款的,还有一个自提。我刚接手的时候,说不能搞货到付款、不能搞自提,货到付款人家不要怎么办?人家不要你打电话也找不着,有很多违约订单,我不知道真的假的。可能有1%是这样,99%都没有问题,京东做公司、做企业的文化,愿意买1%的单,让99%的客户享受到这个好处,结果我们开了以后确实发现货到付款都没有问题,退货率还是很低,所以我们有信心了,我们还是继续加大售后服务,退货很方便,马上一键退货。买完生鲜以后觉得不好也可以退,大家买完尝完觉得不好也可以退,而且手续越来越简单,我们信任消费者。

还有安全问题。比如说跑步鸡什么时候育苗的、什么时候进食的、什么时候免疫的,养殖的日志记录都有,而且一个记录都有一个编号,不光是养殖,以后水平都可以,你扫个二维码,我们自有基地的都可以追溯到它的过程。这样第一个是有安全感,第二个真实,你可以去京东网站上看那个视频,可以到现场去看。

成功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协同、社会化物流

最后讲的是协同创新。我觉得做企业也好、做物流也好、做供应链也好,就是要走不寻常的路,敢于创新、敢于变化,我相信在座的诸位每年都会做很多的创新项目,这里面教大家一个绝招,这也是我之前带我们很多同事做的,这个创新不一定是新模式。大量的创新是什么?成功经验的复制。简单地讲比如说京东做这个跑步鸡项目,你把这个项目给它搞明白了,你能做出很多很多不一样的项目,而且不一定说是拷贝这个跑步鸡的。我们就要从这个项目里边集齐它不一样的地方,然后总结。也许不是养殖的东西,也可能是别的东西,所以一定要把成功的经验去复制,这是创新的最好的方法,而且是很快能够见效的。如果真的去搞新的模式太晚了,我估计我们也没有精力,而且也不给我们时间。

我记得2012年的时候我们做协同商的时候,全公司统一骂,谁干这个协同商,我当时是从制造业过来的,我举个例子,苹果手机有自己干的吗?京东订单有可能不让自己干吗?所以很多人反对,你这个客户信息不都泄露了吗?让第三方做,京东慢慢肯定走向开放,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我们2012年第一个做的尿不湿的协同,这是对整个社会化的物流一个非常好的效率提升,生鲜更是如此。我们跟很多商家合作,把那些保质期非常短的(鲜奶、活鲜、鲜肉)往协同上去解决,保证它的鲜度。说白了就是商家的仓库+京东的配送=新的仓配一体化。不一定是京东仓库的,将来有一天也不一定是京东配送,用达达就可以了,达达配送+京东的仓库,无限的组合,只要信息可以追溯就行,这是协同的概念。

还有一个是我们京东比较创新的项目——TC。因为京东快主要是因为它分仓的模式,各地都有仓库,如果通过一地发箱肯定快不起来,成本也高。所以这种运输,我们叫TC。就是把大家的货集到一起,我们现在第三方有条件做这个,你不光为京东一家服务,你可以为别的平台服务,这样的话你把零单变成整车,这样你不就有利润了嘛。所以我们会在场地附近交货,把它送到全国各地,京东把这个商家的货组到一起,京东目前只做自己的商家,如果做第三方物流更有优势,所有的仓库都是你的。一地送货、全国铺货,就是这个模式。

336397667659628245.jpg

 


物流搜索 版权所有© 2006-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