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日本的朋友应该都深有体会,在日本所有的便利店或餐馆,付账时都需要将钱先放到托盘里,收银员再取走,为什么?这究竟是日本出于礼貌的一种独特文化,还是单单只为方便,避免纠纷?
为了解开这一疑问,记者进行了全面深入调查,找出了它的来源和正式名称:钓钱托盘。
记者首先访问了东京的货币博物馆。这是日本金融的一家研究机构,然而,这些几乎遍布全日本银行的托盘,在这里却没有找到任何能揭示它们起源或展示样品的文件。连博物馆研究员也表示没有见过和“托盘”相关的正式记录。
随后记者又前往博物馆的运营方,日本银行。然而日本银行方面也表示对托盘的来源一头雾水。于是记者又向销售托盘的销售店进行了调查。根据结果,托盘一般被称作“钓钱托盘”,也有“会计盘”“硬币托盘”的叫法。
它的正式名称carton,源于法语的“厚纸•纸箱”之意。根据《新语言字典》的解释,这种托盘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开始使用。
由于字典中没有对托盘起源的记载,记者又去向江户东京露天博物馆研究员田中裕二先生求教。田中先生认为,这一源流可以追溯到1603-1868年的江户时代。
田中先生说,江户时代的商人们在交易过程中几乎不使用现金,除非是在每年一次或两次结算总账时。客户用纸包好钱后交付,但在顾客面前打开包装查看里面的钱数是一种失礼行为。这种文化虽在江户时代迎来了终结,却没有彻底性的变革。在由17世纪步入18世纪时,“现金无欺”口号在越后屋流行起来,提倡将商品以固定价格销售。由此,现金交易变成了一般性交易,托盘登上了历史舞台。只是无法推测精确年代。
某位收银员表示“零钱散在托盘里不用收拾,很方便,而且一眼就能看出结账数目。”某店主则称“比起用手交付零钱,放在托盘里感觉会更礼貌些。毕竟日本人不喜欢随意碰触别人的手,借助托盘可以保持和他人的一种合适距离。”因此,虽然大家不知道托盘起源于何时,但或许它是日本文化中“顾客至上”服务精神的一种衍生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由物流搜索网编辑整理,不代表物流搜索网立场。如需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来源:环球网
点击继续加载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