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公众号
物流技术装备行业如何实现“工匠精神”?
2016-3-30
摘要:

近期,“工匠精神”作为一个热词频繁出现在各行各业的高层对话中。什么是工匠精神?物流技术装备行业的从业人员该如何实现工匠精神?“LT”联席演讲与领袖对话为大家解答。

    近期,“工匠精神”作为一个热词频繁出现在各行各业的高层对话中。什么是工匠精神?物流技术装备行业的从业人员该如何实现工匠精神?“LT”联席演讲与领袖对话为大家解答。

360截图20160330171300078.jpg

    德马集团总裁 卓序:了解需求方是打造“工匠精神”的前提    

    今天在座的也有全球知名的物流装备的厂商,我们所有中国的物流装备的同行们,大家平心而论,认真的想想你的产品跟世界一流产品还有多少差距,我认为中国所有的厂商都有很多差距,这种差距应该怎么样认真的一点一滴的能够把它改善出来,这个我觉得是最重要的。这个里面,工匠精神不是空谈的,你想有这个目标,你心中有这个赶超的目标,所以才用工匠精神去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第二个,服务的工作,服务占了很大的比重,没有办法像普通的家电一样,充分的了解中国的需求方、中国的业主对服务的要求,这个我认为我们中国本土企业应该做得更好,因为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别,有做事的习惯和方式的差别,包括我们的需求方,我们的业主不像欧洲、日本的业主,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认为只要去深刻理解需求方的需求,一定能够比这些国外提供的服务做得更好、更能够贴近用户的需求。这两个方面我觉得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以后我们大家一起再来研究,怎么样把它做好。

    房殿军:尊重“工匠精神”

    德国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工匠精神,因为德国从一开始,就不排斥“工匠”,而且是尊重工匠精神。在孩子上学的时候,我们都是望子成龙,谁希望孩子不去上高中,上到一个清华北大,走这么一条路。德国有这个阶层,就是所谓的蓝领阶层,他们对他们孩子做工匠不仅不反感而且非常支持,给你装修的工人,这些工匠可能是开着保时捷给你进行工作的,他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是受到尊重的。

    在我们中国也有这种工匠精神的体现。在过去18年当中,我担任华为的物流顾问,在这里面我们经历了很多的中西方文化,德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一些碰撞,在这里面应该称赞的是任正非先生,他一直是坚持在规划方面认真的学习德国人的严谨的工匠精神,十几年如一日,所有的工厂、所有的物流系统宁愿花钱让德国人去做也不说让自己的人,学会了一点就做,他认为学会的这点皮毛不能够真正的用到他们的发展当中去。所以华为在过去的18年当中,他们的营业额从80几个亿到去年接近4000个亿,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他们的物流系统、生产系统没有拖他们后腿。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在华为的项目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第一个自动立体库里面,德国人在验收阶段的时候验收了当时是西门子德马泰克澳大利亚团队做的项目,验收出来有300多个软件方面的错误,逼他三个月的时间把这些错误修改完,十年的时间华为把自动立体库拆掉,它的软件系统没有因为一个软件系统曾经出现过宕机的情况。所以这个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这里还要给大家强调一点,中国企业好多都想做龙头,一个健康的生态圈里面有多个层面组成的,应该有供应商、集成商、相应的服务商组成,所以我们打造“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当中应该有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分工。

    刘小虎:“工匠精神”是倡导合作精神

    工匠精神对于企业来讲是长远的,我们要做一个长远的企业在思想上要有认识,在市场上可以有量化的评价体系是最好的。我觉得现在应该是谈合作精神。低价竞争带来的是整个市场,整个行业,整个企业相互的伤害,带来的是我们这个行业非常不健康的发展,畸形的发展。所以我觉得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应该合作,工匠精神要倡导合作精神,大家合作共赢的概念。

    这个市场很大,中国公司为什么不能够在一起抱团,共同的为中国的物流事业发展贡献我们自己应有的力量?你有你的特长,我有我的特长,大家找到互补结合的点,在一个项目里头你把你的专长发挥出来,我把我的专长发挥出来,大家不就形成了非常强有力的拳头,不管一个区域里或者在一个具体的项目里头,大家是一种合作的概念,在这里面各自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给客户提供最好的东西,我们各自挣各自的那一份钱。

    包建成:“工匠精神”是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从我们这个行业技术情况来看,现在中国的单一化器具和国外也差不多,国外托盘也好、周转箱也好,各种规格的都有,适应各个行业的也都有,究竟他们是怎么走到行业前面的?我们应该思考。我们这个行业走到现在,需要的就是工匠精神。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怎么来做原创?怎么由“模仿”走到“原创”?怎么来推动中国的原创性?是我们企业面对的难题。

    尤其是设计这方面,我们要走出我们自己的一些路子来。如今很多企业是没有理论支撑的,比如说周转箱的加强筋,设计多少高度、多少宽度,大多数是很模糊的,国外现在总体来说,我了解到的,都是设计理论为依据的,加强一条筋它的支撑率是多少,它的承载率应该在多少,堆码在多少层的时候它的承载率在多少,你选择的筋的高度是多少,多少有理论支撑的。

    同时材料上面,他也都是有理论支撑的,各种条件下,我们做的周转箱放的东西也不多,底部就鼓出来了,很多公司是无法解释。在多少强度情况下,你的选择的壁厚,你材料选择的数值,在我们行业好多需要做的,包括材料的老化,也很少去研究,现在说到塑料这个行业,大家都会说很复杂。我们现在出口的东西供给日本本田本部的周转箱,实际上他允许我们添加再生料,他的允许是有理论支撑的,一个是老化的实验,承载的都是以数据来支撑的,多少比例,什么级别的,初始的强度指标是多少,他用多少年,前几年并购了50多万个,这次五年了一下子报废25万个,说明他都是有理论支撑的,五年的衰减由于产生反复的老化导致他的成本是下降的,他们都是有数据的支撑。

     在注册上面同样,我问我们的技术人员,你选择这个工艺,为什么要选择三级注册,理论的支撑是很浅薄的,因为他说原来的师傅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说这些方面都要有相应的理论支撑,才能走得更远。我们现在在设计方面,继续深化,建立这样一套系统,在制造方面,静下心来,一辈子专注、专业、专心来从事一件事情,这就是工匠精神。


本文是物流搜索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分享到:
若您的公司或产品想被报道,请狠戳 寻求报道 如您有新发现,狠戳 我要爆料

点击继续加载下一条

特色服务

Soo56微信公众平台

  • Soo56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06-2015 Soo56.com 版权所有 物流搜索 京ICP备11042521号 物流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