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年时间,恒天终于如愿抱上了“大腿”。5月初,恒天-大宇重卡合作项目在北京正式举行签约仪式。
据了解,恒天汽车将引进韩国塔塔大宇商用车公司高端重卡车型。首批引进的牵引车系列重卡以恒天-大宇重卡品牌面向国内用户,产品预计于2014年下半年在国内上市。
从2008年进军汽车领域以来,坊间对于恒天“造车”的动机一直怀有质疑。即使在2012年推出两款皮卡车型之后,情况也没有好转。此次与韩国塔塔大宇合作联手做卡车,恒天能否摆脱“借车圈地”的帽子?在政府对汽车合资严格管控的今天,为何商用车合资运作却如此“简单、快捷”?
从2008年重新进入恒天开始,造车几乎成了恒天董事长张杰的口头语。即使是回到母校演讲,他也要借机宣传恒天造车。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张甚至表示:“有些人质疑我们造车的能力,但是我们不信邪,我们要做中国的‘丰田’。”
作为国资委下属的企业,恒天顶着纺织机械业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光环,然而它并不满足这一称号。
5月20日,一位前恒天董事会成员向记者透露:“恒天在央企中盈利排名靠后。董事长张杰接手后决心要把恒天从央企边缘拉回来。”
资料显示,纺织机械工业全球年产值大致在200亿元。专家指出,即使恒天占据40%,年产值也只有80亿元。这对于一家央企来说,“确实有些寒碜”。
其实,汽车并不是恒天转型的首选。记者了解到,为了扭转企业颓势,恒天从2000年开始尝试搞起了副业——房地产。2007年,地产业务已经成为恒天的第三大盈利板块,但2007年以后,中央限制央企进入地产领域,只保留16家企业,恒天并没有入围。
“房地产当时已经成为恒天的支柱产业,这时候停止对于企业的打击十分严重。”上文中提到的恒天董事会人士告诉记者,一番争取后,国资委相关领导同意恒天另寻其他项目。
2008年,作为原恒天集团副董事长的张杰从外地被调任恒天集团董事长。上任初期,他选择了汽车作为未来恒天发展的主要方向。
“由于国资委下属的企业中,已经有一汽、东风等老牌车企,恒天进军汽车产业,争议比较严重。”这位高层人士向记者介绍,经过一番周折,国资委批准恒天进军汽车领域,但只能在商用车领域发展,“虽然不是最好的结果,但至少能够接受。”
至此,恒天开始施展进军汽车产业的雄心。从2008年重组凯马股份开始,恒天作为央企的“财大气粗”便展现出来。之后,恒天相继收购重组了郑州宏达、湖北新楚风、江西百路佳、河北李大特种车、保定大迪、天马等汽车或与汽车相关的公司。2012年,恒天更将收购的触角伸到了海外,荷兰一家重卡企业GINAF破产不到一个月,就被其收归麾下。
然而,对于恒天的造车历程,多位专家表示“另有所图”。杨再舜告诉记者:“恒天的厂区据我了解大部分处于空置状况,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恒天有圈地的嫌疑。”
与其他企业收购造车的经历不同,恒天并没有整合这些资源,却在收购各地车企后,就地建厂成立汽车工业园。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恒天所属的汽车产业园分别布局在河北保定、邢台、邯郸以及河南郑州、湖北等地,而且面积都在1000亩以上。但截至2013年5月,恒天只推出两款皮卡,而且销量惨淡。
除了这两款皮卡,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合作是与美国佩卡汽车在河南郑州的合作项目。
2009年,恒天集团与郑州市政府、美国佩卡国际荷兰达夫汽车公司、红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恒天所属企业中国恒天集团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原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南省注册成立郑州恒天车辆有限公司,并获得首期建设土地1200亩。恒天当时曾对外表示,该项目总投资23.7亿元人民币,按照规划,预计2011年新车下线,2015年实现年产中重型载货汽车3万辆,主营业务收入81亿元。此举一度被外界认为是恒天进军卡车领域迈出的最扎实的一步。然而随着佩卡汽车公司悄然退出,这一项目最终没了下文。
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恒天在郑州的做法可以看出,它确实希望能够与国外有实力的企业合作造车,但是恒天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做法在外国车企看来,没有任何市场前景可言,这可能也是佩卡最终退出合作的原因。”
除了郑州汽车产业园,恒天在河北的发展也不顺利。2009年,恒天集团与河北省政府签订协议,宣布在河北邯郸建立一座面积为1500万平方米的汽车工业产业园。记者了解到,当初促使这一合作成型的根本原因是恒天收购了邯郸当地一家处于停产状态的改装车企业。而现在这所曾被号称具有“高技术、高产能”的汽车园区,除了在原有土地建成纤维机械制造厂外,没有任何生产汽车及相关产业的迹象。
在杨再舜看来,恒天在多地建设汽车产业园的经历失败是注定的:“在商用车领域,没有技术储备,单纯地依靠‘背景、资历’难以吸引到有实力的企业。恒天把造汽车想得太简单了!”